刃針的由來
* 來源 : * 作者 : admin * 發表時間 : 2015-09-16 * 瀏覽 : 440
“刃針療法”之一 ――刃針的由來
一說起扎針,大家馬上想到細細的毫針,最多也只能想到三棱針、梅花針。其實,古代扎針用的針不止毫針一種,而是有镵針、員針、鍉針、鋒針、鈹針、圓利針、毫針、長針、大針等九種,統稱“九針”,后來又發展出更多的針,也都用傳統文化中視為多的“九”來概括,也稱為“九針”。可見,毫針只不過是九針中的一種而已。
您一定要問,為什么要有這么多種的針呢?那是因為,治療不同的病人和不同的疾病,就需要各種各樣不同的針具,就像家里要有多把長、短、大、小、形狀不一的螺絲刀,以擰不同的螺絲一樣。如果不能用合適的針具和針法治療適宜的病人和疾病,治療也就得不到效果。在《靈樞·官針第七》里,有這樣一段精辟的話:
古文 |
白話解 |
“凡刺之要,官針最妙,九針之宜,各有所為,長、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疾淺針深,內傷良肉,皮膚為癰;病深針淺,病氣不瀉,支為大膿。病小針大,氣瀉太甚,疾必為害;病大針小,氣不泄瀉,亦復為敗。失針之宜,大者瀉,小者不移。”。 |
針刺的要點,在于正確選用符合病情的針具(官針,不是一種針的名字,而是指選用符合病情的針具)。九針的功用,各不相同,各自的長、短、大、小,也決定了各有不同的用法。如果用法不當,病就不能去除。病在淺表的卻針刺過深,就會損傷里面的好肉,發生癰腫;病在深部的卻針刺過淺,病邪不能排除,反而會形成大的膿瘍;病輕淺卻用大針,會使元氣外瀉而加重病情;疾病深重卻用小針,邪氣得不到排泄,治療也就得不到效果了。不正確的用針往往是宜用小針卻因誤用了大針而泄了正氣;應用大針卻誤用了小針而使病邪得不到排除。 |
逐句的白話解如下:
古文 |
白話解 |
凡刺之要 |
針刺的要點 |
官針最妙 |
在于正確選用符合病情的針具(官針,不是一種針的名字,而是指選用符合病情的針具) |
九針之宜 |
九針的功用 |
各有所為 |
各不相同 |
長、短、大、小 |
各自的長、短、大、小, |
各有所施也 |
也決定了各有不同的用法 |
不得其用,病弗能移 |
如果用法不當,病就不能去除 |
疾淺針深,內傷良肉,皮膚為癰 |
病在淺表的卻針刺過深,就會損傷里面的好肉,發生癰腫 |
病深針淺,病氣不瀉,支為大膿 |
病在深部的卻針刺過淺,病邪不能排除,反而會形成大的膿瘍 |
病小針大,氣瀉太甚,疾必為害 |
病輕淺卻用大針,會使元氣外瀉而加重病情 |
病大針小,氣不泄瀉,亦復為敗 |
疾病深重卻用小針,邪氣得不到排泄,治療也就得不到效果了 |
失針之宜 |
不正確的用針 |
大者瀉 |
往往是宜用小針卻因誤用了大針而泄了正氣 |
小者不移 |
應用大針卻誤用了小針而使病邪得不到排除 |
既然需要用多種的針具來“因人而宜”、“辨證論治”,那為什么是毫針一統天下呢?清代著名醫學家徐大椿在《醫學源流論》中“針灸失傳論”一文里,針對“今之為針者,其顯然之失有十,而精微尚不與焉。”等現狀,尖銳地提出針灸失傳的十項內容。其中第十項是“古之針制有九,镵針、員針、鍉針、鋒針、鈹針、員利針、毫針、長針、大針,亦隨病所宜而用,一失其制,則病不應。今則大者如員針,小者如毫針而已,豈能治痼疾暴氣?此十失也。”。
古文 |
白話解 |
“今之為針者,其顯然之失有十,而精微尚不與焉。” |
現在用針的醫生,明顯有十項失傳的內容,而更精髓、微妙的還不在其中。 |
古文 |
白話解 |
“古之針制有九,镵針、員針、鍉針、鋒針、鈹針、員利針、毫針、長針、大針,亦隨病所宜而用,一失其制,則病不應。今則大者如員針,小者如毫針而已,豈能治痼疾暴氣?此十失也。”。 |
古代的針具有九種,镵針、員針、鍉針、鋒針、鈹針、員利針、毫針、長針和大針,都是根據疾病的需要而選用,一旦用得不對,病就治不好。現在的醫生用針,只是大的用員針,小得用毫針而已,怎么能治療積久難治的頑癥和急重的病呢?這就是失傳的第十項內容。 |
可見,恢復使用毫針、員針以外的九種針,已經被提到繼承傳統的層面,不得不引起我們高度重視。然而,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古“九針”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現代人和現代病的治療,那就需要在古“九針”的基礎上研發新的針具。
是不是改變了針具的形狀和粗、細、大、小就算是新的針具呢?答案顯然不是。只有在創新理念的前提下,研發出來有特點、安全、適用的才是新的針具,絕不僅僅是改變形狀和大小粗細而已。
刃針,就是一種源于古九針,以中醫理論為基礎,凸顯微創理念,并與現代醫學接軌的中醫原創針具。以它為主、配合手法和中藥外用的“刃針療法”(也稱“刃針微創治療術”),主要治療軟組織損害導致的疼痛和功能障礙,以及影響內臟器官所致的功能性癥狀。具有安全高效、操作輕柔、創傷極小、微痛不用麻醉,比較好地體現了中醫微創理念,也易于醫生掌握和被患者接受的特點,是非常適用于基層醫院、城市社區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中醫新療法。
在創新理念的前提下,刃針療法有哪些治療作用呢?
一.減壓作用:減壓,包括肌肉、筋膜間隙和關節腔三個部位。
(一)肌肉減壓:
中醫學認為,當風、寒、濕外邪侵入經絡時,就形成“筋結”、“筋索”、“橫絡”,阻礙氣血的正常循行;現代醫學也認為,當感受疼痛的游離神經末梢受到傷害性刺激,可反射性地引起相應肌肉的急劇或持續收縮,就是所說的“保護性肌痙攣”。同時, 當肢體處于靜力狀態時,持續性肌肉收縮會導致肌肉緊縮,就是所說的“緊張性肌炎”; 生物力學,更給予了深一層次的闡釋,當軟組織損害時,軟組織的內的壓力和能量增高,從而導致了“氣血不通”或者叫局部微循環障礙,引起肌肉的慢性疼痛。治療的關鍵首先是減壓,然后再“活血化瘀”或者叫改善局部微循環障礙。
使用柔細的毫針或圓鈍的員針,顯然有如“病大針小,氣不泄瀉,亦復為敗”,而使用較粗且帶刃的刃針,就能有效地減壓,起到“活血化瘀”或者叫改善局部微循環障礙的作用,取得很好的療效。
(二)筋膜間隙減壓:
致密的淺筋膜與深筋膜之間,形成一個封閉的間隙,各種感覺神經纖維的末梢分布在這個間隙里面,當壓力加大時,分布在里面的神經纖維末梢也被動受牽拉或受到擠壓,產生各種疼痛及感覺異常。引起壓力增高的病理改變主要有炎性滲出、肌肉痙攣或筋膜攣縮等,在這種壓力引起肌肉發生缺血性痙攣之前就對各種神經末梢產生了病理刺激,筋膜表面張力的增高和筋膜間室內壓的增高均可對分布于其表面或穿過其間的皮神經產生牽拉或壓迫,引發臨床癥狀。刃針能有效地減壓,從而解除對皮神經的牽拉或壓迫。
(三)關節腔減壓:
正常關節腔內都保持一定的壓力,當壓力過低形成 “負壓”時,關節腔外相對高的氣體即可進入,此過程中常將關節囊滑膜層的極少部分帶入并嵌夾于關節間隙,而形成所謂“滑膜嵌頓”,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與此相反,當外傷或勞損時,關節腔內壓力又可過高,導致關節間隙加寬而牽拉關節囊;與此同時,關節腔內過高的壓力又擠壓關節囊滑膜層而影響感覺神經末梢和交感神經末梢,兩種病理改變即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刃針減壓非常有效。
二.產生經絡效應:
經絡系統是一個組織聯系非常有序的系統,其嚴密性絕不亞于多米諾骨牌。輕輕針刺一個穴位,就能產生像多米諾骨牌效應那樣的巨大能量釋放。刃針療法就是利用這種原理,以輕柔的刺激通過經絡的傳導取得極大的治療效果。
三.產生神經反射效應:
(一)通過“局部壓反射原理”治療疼痛:
局部壓反射原理,又稱“安――舒二氏定律”(Arrant Rudolf—School Sego),是指通過一定要求的壓力,使造成疼痛的、興奮的周圍神經抑制,繼而使病變軟組織的高內壓降低,高能量釋放,痛閾值提高,緊縮的肌肉松馳,從而減輕疼痛,并活躍各組織系統功能,加強損害的修復。刃針切刺可起到產生局部壓反射原理治療疼痛的作用。
(二)通過“神經外周的抑制性匯聚現象”止痛:
根據神經生理學的研究,在受壓神經根外周附近適度的良性刺激,可產生神經外周的抑制性會聚現象(Inhibitory peripheral convergence),起到抑制止痛的效果。這里的兩個關鍵在于“適度的良性刺激”以及“受壓神經根外周附近”。刃針刺入肌肉層內少許、小幅度提插并留針,可取極佳效果。
(三)針刺縮短了的肌帶治療疼痛:
在沒有明顯的持續性傷害或炎癥的情況下,絕大部分的持續性疼痛,是周圍神經系統存有某些功能失調和(或)病理變化,亦就是神經疾病神經系統有了疾病。
利用不同的能量(電能、機械能、損傷引發的電流)引發患者脊柱神經反射和中樞神經反應,松弛了因疾病而使脊椎分節水平縮短了的肌帶,這將有助于病情好轉,更重要的是讓患者康復。刃針在縮短了的肌帶處切刺產生的機械能,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四.產生加強肌肉收縮蛋白組裝合成效應:
運用刃針斜刺,可以很好地產生加強肌肉收縮蛋白組裝合成效應,起到理想的松弛肌肉效果。
五.產生肌小節緊帶松解效應
當刺激過度的肌小結不能自收縮狀態中恢復時,就稱為“緊帶”,導致肌肉緊縮以及產生觸發痛。刃針比較容易刺到緊帶,可以更好地產生肌小節緊帶松解效應。
六.治療筋膜病變作用:
筋膜損傷的病理包括粘連疤痕,攣縮增厚和緊張高壓,出現局部循環障礙、放射性或連續性疼痛、酸痛、麻木、肢冷等癥狀。用鉤拉刃針或平刺刃針可最微創地解除病理改變,消除癥狀。
刃針是什么樣子?怎么使用?如何保障安全和有效?咱們下期再跟您慢慢兒聊。
下一條: 刃針微創治療術